钟扬的小故事

2017年5月,西藏墨脱。

凌晨1点半,跟着钟扬来墨脱采样的边珍在路边一家馒头店的木板房里睡下了。

高原的野外采集往往历时数天,星夜兼程是家常便饭,在墨脱尤其如此。墨脱县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,这里的公路被称为“最难修的仙境公路”,一路坐过去颠簸不断,日程也非常紧张:凌晨1点半睡,4点半起,6点半吃完饭去采样,一采就是一整天。

这天夜里,边珍已经困得不行,却听见钟扬所在的隔壁屋还有动静。

这么晚了,钟老师在做什么呢?

边珍仔细听了听,原来是打字的声音——钟老师还在制订采样计划,修改学生的课题。

边珍心里有点难受,但是她来不及细想,无边无际的困意已经袭来。

不知过了多久,边珍隐隐约约又听到隔壁的声音,她一看时间,还不到4点半,转了个身又睡了过去,再醒过来的时候,已经快5点。

“赶紧起来吃饭了!”是钟扬的声音。

边珍一下子坐了起来。她都没来得及帮钟老师做早饭,心里不禁一阵愧疚。边珍赶紧洗漱完毕,到了木板房外面,发现大家都已经起来。除了榨菜、酥油茶和馒头,钟老师还给大家做了一道蒜薹炒肉。

边珍心里浮起一个问题:钟老师到底睡了几个小时?1点半了,他还在电脑前忙碌,不到4点半,钟老师已经起来给大家准备早饭了。

清晨6点半,从馒头店出发,一群人又踏上了采样的征途。

钟扬虽然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,但他走在前面,始终都是一副充满活力的样子。为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,钟扬一直讲段子、讲故事,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在墨脱群峰之间回荡。

走着走着,钟扬的话不那么多了,边珍知道,他是真的累了。

“钟老师,您昨天晚上都没怎么休息吧?您太累了,要不您在车里休息一会儿,我们自己去采就行了。”

“没事,一起。”钟扬喘着气,青着脸,短短四个字,语气坚定。

后来的结果是,钟扬始终没有退下阵来,倒是一直等在车里的司机师傅被钟扬的精神感动了:“钟老师年纪这么大了,还亲自采种子,我们也来搭把手吧。”

钟扬一看司机师傅也加入进来,更来了劲,一边采样一边认真地向司机师傅介绍各种植物的特性,手把手地教他怎么采种子。

“钟老师很纯粹,他表现出的是一种对采集种子、对科研的热爱。哪怕是身体那么累,他还是愿意自己一颗一颗地去采,他完全是靠他的这种热爱、这种意志力在撑着。”边珍每每回忆起采种子的经历,她就一次又一次地被钟老师的精神所震撼着、感动着。钟扬常年背一个黑色背包,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、大摞的资料、翻译稿和学生的论文,有时候还装着一袋又一袋的种子。

钟扬常年穿着一条洗得很旧的牛仔裤,据说是他在拉萨地摊上花29块钱买来的。牛仔裤的臀部位置已经破了两个巴掌大的洞,可钟扬舍不得扔掉,自己找了一块蓝布把洞补上了,后来补丁也磨破了,却还一直穿着。

外出采样,往往没有条件做饭,中饭甚至晚饭都只能自备干粮。钟扬最常带的一种干粮是“死面饼子”,是一种慢火烘烤出来的干饼,因为它不好消化所以顶饿。钟扬还打趣说,干饼没有滋味,但人饿了,它就相当美味,因为“饥饿就是最好的味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