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弄堂里走出的发明家包起帆

包起帆搞发明确实厉害得很,他和同事先后成功完成了130多项科研攻关,取得一系列成果,其中的3项获得国家发明奖,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,36项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,并获得比利时王国“军官勋章”、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“阿西布•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”。

当选改革先锋,包起帆表示:“我理解,这个荣誉不是表扬我一个人,而是表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生产一线认真工作的所有职工。对个人而言,这个荣誉会给我更大的激励,激励我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,弘扬劳模精神、传承工匠精神,为国家、为上海多做一些工作。”

20世纪70年代,包起帆是上海南浦港务公司一名普通的机修工,看到起重机钢丝绳磨损严重,便琢磨着要“改一改”。在牺牲了一次又一次工余休息后,终于发明了一种“变截面起升卷筒”,解决了“咬绳”问题,使起重机钢丝绳损耗从一个月换3根减少为3个月换一根。

80年代,包起帆把目光投向抓斗的研制,经过几年的努力,他搞成了一个抓斗系列,全面实现了装卸机械化,彻底改变了我国港口木材、生铁、废钢等货物装卸工艺的落后状况,其科技成果在国内20多个行业、1000多个企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。

90年代,上级调包起帆到龙吴港务公司当经理。成了企业当家人的他,拿出研制抓斗的劲头研究港口发展趋势,认定了杂货集装箱化的方向,决心另辟新路改做内贸集装箱。在一片质疑声中,我国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于1996年12月15日在龙吴码头诞生,并在不久之后带动企业走出困境。这个“第一”的推动者正是龙吴港务公司经理包起帆。在研究港口发展趋势的过程中,包起帆认定了发展内贸集装箱的方向。在包起帆的推动下,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、我国首套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矿装卸设备系统、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接连诞生。

进入新世纪,包起帆的职业生涯再次发生变化:2001年调任上海港务局分管技术的副局长,2003年港务局改制后任上海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,但他创新发明的步伐却没有因此而放缓,而是迈得更快更大。从工人到工程师,再到企业经理,直至集团副总裁,30多年来,包起帆的岗位和身份在变,但仍执着于发明。当然,在这些闪光的成果背后,则是他始终如一的努力学习、勤奋工作,在技术创新之路上不辞辛劳地奔波跋涉。

2011年离开上港集团后,这位劳模发明家退休不停工,不仅被聘为上海市政府参事,还出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。说到创新,人们都觉得是年轻人的事业,我们很难找出像包起帆这样60多岁了还痴迷于创新的人。很多人不明白,都已经是德高望重的专家,“功成名就”了。退休后大可以回家抱孙子孙女,为什么还要让自己那么忙,那么辛苦?

包起帆给出的答案是:“当前国家还处在发展阶段,需要大量的高技能职工,我工作这么多年总结出很多的经验和教训,尽管退休了,但是还想为国家、为职工做些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