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岗村人再按红手印

20多年后,小岗村人再按红手印,这次是为了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带头人。

沈浩,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,从安徽省财政厅到凤阳县任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。这位后来被小岗村村民三次挽留的人,却在到来之初备受反对。

1978年以后,中国农村面貌日新月异。然而小岗“一夜跨过温饱线”,却“二十年未进富裕门”。

当时,沈浩提出“三步走”的发展思路,发展现代农业、办工业、搞旅游业,有的群众对此并不认同。

沈浩初到小岗时,村民人均年收入刚过2000元,还有3万元集体欠债。他花了两个月,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,就为说一个道理:小岗村只有发展才能富裕。

沈浩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去国内的名村参观学习。相比之下,小岗村确实差距很大。小岗村是最初的改革者,但如果不与时俱进,就会成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。

长期以来,小岗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。为了打破闭塞,沈浩争取到一笔50万元资金后,决定修一条水泥路。他将村民组织起来,投工投劳,按劳取酬,既省了钱,又唤起了村民的参与感。他自己也天天泡在工地上,什么活儿都干,找不到工具,就挽起袖子用手捧水泥。最终,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,节余了一半资金。

这条被命名为“友谊大道”的道路,成为点燃小岗的“一把火”。随后,大包干纪念馆落成,带动了红色旅游。村里招商引资,办起了工厂,老百姓住上了集中规划的新居,村里的好事一桩接着一桩……

2006年,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。这年秋天,沈浩挂职期满,小岗村民满怀深情写下挽留沈浩的请愿书,按下了98个鲜红的手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