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,赵梦桃是每一个纺织工人仰望的精神偶像;今天,赵梦桃依旧是纺织奋斗者的代言人。
赵梦桃,河南洛阳人,生于1935年11月25日,解放前曾在一家小工厂里当过童工。1951年,16岁的赵梦桃考入西北国棉一厂,成为细纱车间乙班四组值车工。上班第一天,她便给自己立下了“高标准、严要求、行动快、工作实”的规矩,很快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。“好好地干!下苦干!老实干!”是她的口头禅。别人一个巡回3至5分钟,她只用2分50秒,连上厕所都是小跑。
1952年5月,在“学习郝建秀工作法”活动中,她以优异的成绩第一个带上了“郝建秀红围腰”。1953年4月,赵梦桃以学习好、技术好、觉悟高、有威信,被选为细纱乙班四组第一任工会组长,也就是现在的赵梦桃小组。她革新发明的“双手绞皮辊花圈”技术,创造了千锭小时“断头”只有55根、皮辊花率1.89%的好成绩;她第一个响应工厂“扩台扩锭”号召,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到600锭,生产效率提高3倍。
1953年8月,赵梦桃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出席了全国纺织劳模会议,同年9月17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从1953年至1960年,赵梦桃仅节约棉花就超过1200千克,创造了月月完成生产计划、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。1962年,赵梦桃摸索总结细纱值车经验,创造了“巡回清洁检查”操作法,使纺纱断头减少三分之二,粗细节坏纱比之前减少70%左右,并在陕西省纺织系统全面推广。
在她的影响下,“人人争当先进,个个争当劳模”蔚然成风。“抢困难、送方便”“不让一个姐妹掉队”是赵梦桃对自己的要求,也是对同组姐妹们的承诺。为了不让一个姐妹掉队,她经常把自己调试顺手的纺机换给同伴用,自己使用难度很大的“老虎车”。尽管如此,她仍然月月完成生产计划。从1952年起,她创造了连续7年月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的先进纪录,并帮助15名工人成为工厂和车间的先进生产者。在她的带领下,小组被评为“全国先进集体”。